第 21 章節
關燈
小
中
大
對這不是大夫的大夫信了七分。
胡秀才又問三郎何時得病,昏睡幾日,有無言語等等諸多事宜,張大成不敢隱瞞,一一細細說了,胡秀才笑道:“來著了,來著了,公子的病確是遇了巧,在下正好有醫治的方子!”
張大成聽著耳中,只覺得滿天神佛乍現,給將死之人楞是支了條活路,頓時老淚縱橫,拉著胡秀才便叫“恩人”。秀才受寵若驚,連說“不敢當”,又道:“公子的疾癥學生固然可以醫治,但這餘下的一月需老大人多給方便,依學生所囑行事。”
張大成自然是點頭如雞啄米:“但有所命,無敢不遵。不過犬子這病究竟為何,倒要請教。”
胡秀才道:“公子這病說來也不怪,從古至今皆有發生,野史中也曾記載,名目繁雜,多稱為‘離魂’。病者先是疲乏體虛,恍惚無神;繼而渾渾沈沈,不曉世事;最後臥床不起,直至消瘦亡故。病因由名可知,為魂魄離散,醫治麽,說難也易,說易卻難——即是將離散之魂魄重新喚回而已。可惜世間人多有迂腐者或盡信巫而棄醫;又或盡信醫而諱巫,故此癥多不能救,更有些庸醫邪巫,亂用藥石,救人不成反而害命。今學生得先祖所授秘術,可保公子痊愈,老大人只須按方抓藥,並聽學生安排行事,不出月餘,必還老大人一個康健的兒子。”
張大成又是一番感激,忙請示下。秀才道:“先以湯藥送服,每日需人參一錢,辰砂三錢,茯苓三錢,煎濃汁。待得服下六劑,再觀後效。”(註1)
聽了秀才所言,張大成便如同領了聖旨般急吼吼地命下人去采辦,至於那些人參、辰砂、茯苓如白菜蘿蔔似的搬進來,也不必提。
往後接連六天,張家按胡秀才說的方子給三郎熬藥服下,終於開了口禁,好歹能灌些肉粥下去,面色也漸漸回覆了,不再死人一般,只是依舊未曾睜眼,還是整日地昏睡。
再看胡秀才這廂。張大成如供活菩薩地留住了,發下話去:恩人但有所求,無不應從。好在這秀才倒非那仗勢跋扈的貪婪小人,於金銀財物沒什麽想頭,唯獨在飲食上挑嘴了些,每餐必有一只雞下肚。當然這個時候,他便是頓頓要吃鳳凰,張大成也願意供奉。
眼看著又過了十日,三郎日漸豐腴,那面頰也略鼓了些,可還是活屍般無知覺。張大成既喜又憂,要想問問下文,偏生又怕催促起來胡秀才惱了,一時間躊躇不已。還是渾家柳氏頗有決斷,進言道:“官人憂慮得好沒有道理!這胡相公本就是來醫病救人的,咱家也不曾虧待他,每日好酒好菜地招待了,便是要金銀錢財也舍得。如今三郎一日強過一日,若說先前尚慮體虛而忌猛藥,眼下也不妨事了。若有好手段就該早早使出來,去了病根是正經,哪有不死不活拖著的?若是胡相公有別的計較,也可告知了讓咱安心。官人只管溫言相詢,不過費些好話,又有啥打緊?”
見張大成連連點頭,柳氏又嘆氣道:“可惜奴家不曾養得男丁,如今三女蓮英年末也要出閣,官人與奴家的依靠惟有三郎,張家血脈亦都系在他身上。若胡相公真有回春之術,即便是要奴家的性命也無妨。”
張大成聞此一番話,感念妻賢,於是逮著機會探了胡秀才的口風。那胡秀才只慢條斯理道:“老大人盡可寬心,前些時日已養好了公子貴體,湯藥卻不可斷,餘下的便是將散去之魂魄招回。此乃通靈法術,非尋常日子可施行,需算幹支,老大人再等得三日便可見公子恢覆如常了。”
如此一說,張大成終於稍覺安心,款待愈加殷勤。
好容易捱到三日之後,胡秀才早飯便吃了一只整雞,然後吩咐仆人取雞子一枚,飯一缽。又令張大成脫下三郎貼身衣物,包了雞子、飯缽放在大門外。張大成心知這便是要招魂了,忙吩咐家仆小心聽差。
胡秀才又命二仆找來木瓢,一盛草灰,一盛泥土,立於大門兩旁。又接紅絲線一條,從大門外引至三郎臥房。
秀才對張大成道:“少頃學生作法,執瓢之人便需大聲喝呼,將草灰泥土拋灑出去,還要偏勞老大人繞屋一周,口中呼‘三郎的魂歸來’。”
張大成連連點頭:“那麽如此過後,當即靈驗?”
秀才指屋中紅線道:“此乃引魂線,只要萬般俱全,三郎之魂即可由外而歸,老大人不必擔憂。”
張大成領了命,也不耽擱,隨即出門。(註2)
這胡秀才果真有些手段,不到半個時辰就作法完畢。他命人將病衣包著的雞子、飯缽遠遠地拋入市橋江中,又請張大成回轉來。待得張大成氣喘如牛地來看兒子,三郎果然睜了眼,雖體虛無力,聲音嘶啞,總算是沖張大成喚了聲“爹”,把個張大善人激得老淚縱橫,一把抱住便心肝肉地哭起來。
胡秀才笑道:“老大人無需悲傷,公子已無大礙,此後仔細調養便成了。”
張大成滿心感激,對著胡秀才便要下跪,慌得秀才搭手扶了,連說“豈敢”。張大成奉上紋銀二百兩和上等絲綢無數,秀才都推卻了。張大成唯恐兒子病情又變,強留著胡秀才再盤桓數日,並屢次要報答再造之恩。
秀才這才開口,說他在益州已無親友,惟餘一娘舅遠在汴梁,有心要去投奔,可又苦無盤纏。張大成笑道:“這個容易。小兒本就要去汴梁參加省試,恩人若不急,就在鄙處多待些時日。等小兒身體康健了,再一同上路,盤纏自然不用發愁,彼此間也有個照應,豈不兩全其美?”
秀才點頭同意了,便在張府住下,這期間與三郎熟撚起來,竟成了好友。因他年長,三郎以兄呼之,張老爺相待也愈加親厚,秀才每日無所事事,優哉游哉,不提。
兩月過後,三郎終於痊愈,調養好了,又溫了段時間的書,便收拾行裝要上路。張大成本備了兩輛大車,一輛讓三郎與胡秀才同乘,一輛拉滿了衣服書本,吃的玩的也盡都不缺,還派了仆從車夫共四人跟隨。三郎嫌棄排場過大,行路不便。他自小本分,未曾離過家,加之前日那場大病更憋得氣悶,本就有心趁著出這趟遠門在路上玩耍一番,帶了家丁則多有不便,只說與秀才兩人同去足矣。張大成現雖對愛子是千依百順,卻也不放心如此安排,咬死口地不允許。
最後還是渾家柳氏兩邊都勸了一勸,好歹讓書童玄珠跟隨,並拿出家傳的護身寶鏡交與他戴在身上,三郎推托不過,應承了;張老爺爺也不再執拗,不過金葉子還是藏了千兒八百地在那兩箱籠書中。暑熱一過,這三人便離家上路了,此後種種皆如前言,不再贅述。
卻說狐仙五德救張燧性命,又將其銅鏡從野兔精手下賺回,種種行藏皆小心不露。三郎此人,讀書是極聰明的,可生長於大富之家,又是一株獨苗,眾星捧月之下難免少了幾分精明多了幾分呆氣,對周遭之事不甚上心,故而也不曾發覺胡五德的異處。他自恢覆神智起便與之說笑,只覺得秀才口齒伶俐,頗為詼諧,兼之有再生之恩,更是不疑。
三人一路上以驢馬代步,邊走邊游玩,路遇名山大川、古剎勝景都少不得要去看看的。張燧與玄珠二人倒是歡喜得緊,卻勞累胡秀才疑神疑鬼,唯恐遇上厲害的邪物。自野兔精露了口風起,他便知三郎的劫數就如同那天雷一個連一個地往下劈了,只怕去汴梁這一路也都不得清靜。
那護身銅鏡的來頭為何,倒真的頗費思量。
張大成自發家以後,也好附庸風雅,搜羅了些字畫古玩堆在屋中。三郎大了,比他老子識貨,便將那些俗氣贗品丟出去,故而張家府上倒少有不能入眼的東西,可惜俱為條幅畫屏。胡五德知張家祖上並未傳下些什麽值錢的玩意,倒是柳氏為破落官宦之後,可見此物必是她的陪嫁。那銅鏡原是在柳氏妝奩盒子裏生灰,一則因其古舊,照映不清;二來柳氏就是一尋常婦人,也不識陰陽法器,大約只聽上輩說的能護身,便與這張家獨苗戴上。
胡五德也曾施了個迷術教三郎與玄珠昏睡過去,對這銅鏡細細查驗,那鏡子貼了三郎的身便果真有些異象,八卦之圖恍若轉動,隱隱有風雷聚合。五德探頭一瞧正面,赫然映出自己一張尖嘴的黑毛狐貍臉,忙又用衣服掩上。
他雖也是妖怪,但畢竟道行高深,不似宵小之輩有大貪念,況且此物還為恩人所有。但異寶落在三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胡秀才又問三郎何時得病,昏睡幾日,有無言語等等諸多事宜,張大成不敢隱瞞,一一細細說了,胡秀才笑道:“來著了,來著了,公子的病確是遇了巧,在下正好有醫治的方子!”
張大成聽著耳中,只覺得滿天神佛乍現,給將死之人楞是支了條活路,頓時老淚縱橫,拉著胡秀才便叫“恩人”。秀才受寵若驚,連說“不敢當”,又道:“公子的疾癥學生固然可以醫治,但這餘下的一月需老大人多給方便,依學生所囑行事。”
張大成自然是點頭如雞啄米:“但有所命,無敢不遵。不過犬子這病究竟為何,倒要請教。”
胡秀才道:“公子這病說來也不怪,從古至今皆有發生,野史中也曾記載,名目繁雜,多稱為‘離魂’。病者先是疲乏體虛,恍惚無神;繼而渾渾沈沈,不曉世事;最後臥床不起,直至消瘦亡故。病因由名可知,為魂魄離散,醫治麽,說難也易,說易卻難——即是將離散之魂魄重新喚回而已。可惜世間人多有迂腐者或盡信巫而棄醫;又或盡信醫而諱巫,故此癥多不能救,更有些庸醫邪巫,亂用藥石,救人不成反而害命。今學生得先祖所授秘術,可保公子痊愈,老大人只須按方抓藥,並聽學生安排行事,不出月餘,必還老大人一個康健的兒子。”
張大成又是一番感激,忙請示下。秀才道:“先以湯藥送服,每日需人參一錢,辰砂三錢,茯苓三錢,煎濃汁。待得服下六劑,再觀後效。”(註1)
聽了秀才所言,張大成便如同領了聖旨般急吼吼地命下人去采辦,至於那些人參、辰砂、茯苓如白菜蘿蔔似的搬進來,也不必提。
往後接連六天,張家按胡秀才說的方子給三郎熬藥服下,終於開了口禁,好歹能灌些肉粥下去,面色也漸漸回覆了,不再死人一般,只是依舊未曾睜眼,還是整日地昏睡。
再看胡秀才這廂。張大成如供活菩薩地留住了,發下話去:恩人但有所求,無不應從。好在這秀才倒非那仗勢跋扈的貪婪小人,於金銀財物沒什麽想頭,唯獨在飲食上挑嘴了些,每餐必有一只雞下肚。當然這個時候,他便是頓頓要吃鳳凰,張大成也願意供奉。
眼看著又過了十日,三郎日漸豐腴,那面頰也略鼓了些,可還是活屍般無知覺。張大成既喜又憂,要想問問下文,偏生又怕催促起來胡秀才惱了,一時間躊躇不已。還是渾家柳氏頗有決斷,進言道:“官人憂慮得好沒有道理!這胡相公本就是來醫病救人的,咱家也不曾虧待他,每日好酒好菜地招待了,便是要金銀錢財也舍得。如今三郎一日強過一日,若說先前尚慮體虛而忌猛藥,眼下也不妨事了。若有好手段就該早早使出來,去了病根是正經,哪有不死不活拖著的?若是胡相公有別的計較,也可告知了讓咱安心。官人只管溫言相詢,不過費些好話,又有啥打緊?”
見張大成連連點頭,柳氏又嘆氣道:“可惜奴家不曾養得男丁,如今三女蓮英年末也要出閣,官人與奴家的依靠惟有三郎,張家血脈亦都系在他身上。若胡相公真有回春之術,即便是要奴家的性命也無妨。”
張大成聞此一番話,感念妻賢,於是逮著機會探了胡秀才的口風。那胡秀才只慢條斯理道:“老大人盡可寬心,前些時日已養好了公子貴體,湯藥卻不可斷,餘下的便是將散去之魂魄招回。此乃通靈法術,非尋常日子可施行,需算幹支,老大人再等得三日便可見公子恢覆如常了。”
如此一說,張大成終於稍覺安心,款待愈加殷勤。
好容易捱到三日之後,胡秀才早飯便吃了一只整雞,然後吩咐仆人取雞子一枚,飯一缽。又令張大成脫下三郎貼身衣物,包了雞子、飯缽放在大門外。張大成心知這便是要招魂了,忙吩咐家仆小心聽差。
胡秀才又命二仆找來木瓢,一盛草灰,一盛泥土,立於大門兩旁。又接紅絲線一條,從大門外引至三郎臥房。
秀才對張大成道:“少頃學生作法,執瓢之人便需大聲喝呼,將草灰泥土拋灑出去,還要偏勞老大人繞屋一周,口中呼‘三郎的魂歸來’。”
張大成連連點頭:“那麽如此過後,當即靈驗?”
秀才指屋中紅線道:“此乃引魂線,只要萬般俱全,三郎之魂即可由外而歸,老大人不必擔憂。”
張大成領了命,也不耽擱,隨即出門。(註2)
這胡秀才果真有些手段,不到半個時辰就作法完畢。他命人將病衣包著的雞子、飯缽遠遠地拋入市橋江中,又請張大成回轉來。待得張大成氣喘如牛地來看兒子,三郎果然睜了眼,雖體虛無力,聲音嘶啞,總算是沖張大成喚了聲“爹”,把個張大善人激得老淚縱橫,一把抱住便心肝肉地哭起來。
胡秀才笑道:“老大人無需悲傷,公子已無大礙,此後仔細調養便成了。”
張大成滿心感激,對著胡秀才便要下跪,慌得秀才搭手扶了,連說“豈敢”。張大成奉上紋銀二百兩和上等絲綢無數,秀才都推卻了。張大成唯恐兒子病情又變,強留著胡秀才再盤桓數日,並屢次要報答再造之恩。
秀才這才開口,說他在益州已無親友,惟餘一娘舅遠在汴梁,有心要去投奔,可又苦無盤纏。張大成笑道:“這個容易。小兒本就要去汴梁參加省試,恩人若不急,就在鄙處多待些時日。等小兒身體康健了,再一同上路,盤纏自然不用發愁,彼此間也有個照應,豈不兩全其美?”
秀才點頭同意了,便在張府住下,這期間與三郎熟撚起來,竟成了好友。因他年長,三郎以兄呼之,張老爺相待也愈加親厚,秀才每日無所事事,優哉游哉,不提。
兩月過後,三郎終於痊愈,調養好了,又溫了段時間的書,便收拾行裝要上路。張大成本備了兩輛大車,一輛讓三郎與胡秀才同乘,一輛拉滿了衣服書本,吃的玩的也盡都不缺,還派了仆從車夫共四人跟隨。三郎嫌棄排場過大,行路不便。他自小本分,未曾離過家,加之前日那場大病更憋得氣悶,本就有心趁著出這趟遠門在路上玩耍一番,帶了家丁則多有不便,只說與秀才兩人同去足矣。張大成現雖對愛子是千依百順,卻也不放心如此安排,咬死口地不允許。
最後還是渾家柳氏兩邊都勸了一勸,好歹讓書童玄珠跟隨,並拿出家傳的護身寶鏡交與他戴在身上,三郎推托不過,應承了;張老爺爺也不再執拗,不過金葉子還是藏了千兒八百地在那兩箱籠書中。暑熱一過,這三人便離家上路了,此後種種皆如前言,不再贅述。
卻說狐仙五德救張燧性命,又將其銅鏡從野兔精手下賺回,種種行藏皆小心不露。三郎此人,讀書是極聰明的,可生長於大富之家,又是一株獨苗,眾星捧月之下難免少了幾分精明多了幾分呆氣,對周遭之事不甚上心,故而也不曾發覺胡五德的異處。他自恢覆神智起便與之說笑,只覺得秀才口齒伶俐,頗為詼諧,兼之有再生之恩,更是不疑。
三人一路上以驢馬代步,邊走邊游玩,路遇名山大川、古剎勝景都少不得要去看看的。張燧與玄珠二人倒是歡喜得緊,卻勞累胡秀才疑神疑鬼,唯恐遇上厲害的邪物。自野兔精露了口風起,他便知三郎的劫數就如同那天雷一個連一個地往下劈了,只怕去汴梁這一路也都不得清靜。
那護身銅鏡的來頭為何,倒真的頗費思量。
張大成自發家以後,也好附庸風雅,搜羅了些字畫古玩堆在屋中。三郎大了,比他老子識貨,便將那些俗氣贗品丟出去,故而張家府上倒少有不能入眼的東西,可惜俱為條幅畫屏。胡五德知張家祖上並未傳下些什麽值錢的玩意,倒是柳氏為破落官宦之後,可見此物必是她的陪嫁。那銅鏡原是在柳氏妝奩盒子裏生灰,一則因其古舊,照映不清;二來柳氏就是一尋常婦人,也不識陰陽法器,大約只聽上輩說的能護身,便與這張家獨苗戴上。
胡五德也曾施了個迷術教三郎與玄珠昏睡過去,對這銅鏡細細查驗,那鏡子貼了三郎的身便果真有些異象,八卦之圖恍若轉動,隱隱有風雷聚合。五德探頭一瞧正面,赫然映出自己一張尖嘴的黑毛狐貍臉,忙又用衣服掩上。
他雖也是妖怪,但畢竟道行高深,不似宵小之輩有大貪念,況且此物還為恩人所有。但異寶落在三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